建筑的發展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筑類型、建筑規模、建筑對便捷性舒適性的要求都有著突飛猛進的變化,類型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建筑設計特別是機電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便捷性、節能性、舒適性等大部分的要求基本依靠機電系統來解決,以往簡單的照明、給排水、空調及普通的弱電系統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建筑的要求。
建筑外觀的更高更大、建筑使用的更便捷、更舒適、更節能,是新建筑的特點,建筑設計及機電設計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設計必須比以前更先進、更細致、更精密。機電顧問公司在中國在這個轉型時期。
專門的機電設計或顧問公司(下稱機電公司)逐漸興起,國內機電公司也逐漸多了起來,以往境外機電顧問壟斷高端建筑市場的局面有了新的變化。以前,但凡談到機電公司,基本為境外公司,原因就是機電公司在國外已經存在上百年,歐美國家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機電設計相互獨立,相互合作,各自耕耘本專業領域。這一套模式已經被時間證明了其合理性和優越性。
歐美國家的建筑設計、機電設計均成為了國內同行的效仿對象,其成果經歷了長時間沖洗,依然安全穩定運行,依然不覺落后。這完全得益于其建筑設計、機電設計的極高專業水平,而建筑與機電獨立公司的模式成就了這種非常高的專業水平。
國內的大型重要建筑大多聘請了境外的建筑設計事務所,也正是他們把境外的機電公司作為合作單位帶進了中國,而在早期國內根本沒有機電公司,所以逐漸的形成境外機電公司壟斷中國高端建筑設計市場的局面。而因為國內的機電公司發展緩慢,境外的機電公司在國內國著非常滋潤的生活,高昂的設計顧問費用、傲慢的服務條款讓一些資金緊張的開發商望而卻步。這種局面也導致了機電設計從綜合設計院分離的進展緩慢。
近些年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前的建筑種種弊端都被發現和放大,對建筑設計特別是機電設計的要求開始膨脹。一般的建筑也開始要求非常嚴格的機電系統,而設計院通常難以滿足這些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機電公司開始暫露頭角。
相對便宜的價格、周到細致的服務讓國內的機電公司慢慢從境外機電公司那里搶到一份蛋糕。中國的設計院目前國內傳統的綜合設計院幾乎占據了整過設計市場。、
綜合設計院的從規劃、方案到施工圖,都配置了建筑、結構、機電甚至裝飾及園林專業。整個項目的設計完全可以在傳統綜合設計院內部完成,辦公室內的所有專業相互協助,其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這恰好符合中國前幾十年的國情—“多快好省”。這幾個字里面,設計院的“多快省”是發揮到了極致,唯獨“好”字被遺忘。一個傳統普通設計院,一年設計的業務量達幾百萬平方甚至上千萬平方,但這僅僅是三四十個人甚至十幾二十個人完成的,確實很省人手。而快字訣,則由業主主導,設計院領導配合,也發揮到了極致,有些10萬平方的廠房,設計院從方案到施工圖,用時不超半個月。在這樣的“多快省”的合力下,“好”字是被越丟越遠。
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如商業和酒店,從業主導設計院都在沒有確定最終定位的情況下就安排緊湊到**的進度計劃,或者功能已經確定,因為要趕進度,導致設計深度也在互相磨合中一減再減,只需達到滿足相關部門報建即可,待封頂后再考慮最終用途或者再找設計公司重新設計。而機電顧問往往在這個時間出現,給設計院收拾殘局。土建階段驗收后就是改造的開始。
筆者接觸過非常多的項目,就是新建建筑封頂后的改造,接受項目后的局面是,土建方面:層高不夠、管井太小甚至沒有、設備機房面積嚴重缺失;系統方面:系統設置疏漏、系統設計不合理等等。而這些完全可以在土建設計階段解決,從而避免后續的重新設計、概預算推翻重來、打拆樓板、大部分報批手續重新走流程,導致了工程被嚴重拖延。項目開始立項時,如果能聘請機電顧問介入,上述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機電顧問公司相對于傳統設計院的優勢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 專業技術水平作為專業的機電顧問或設計公司,機電就是一切,一切圍繞機電設計服務,這就決定了這類公司必須花相當的精力去挖掘和培養專業的人才,去鉆研機電領域的相關技術和信息。而一般的設計院需要兼顧眾多專業特別是會偏重建筑專業,對機電專業的研究必然會相對較少。而反過來,因為從事的工作就是機電設計,其無論是在項目數量、項目規模、項目類型上,都比一般的設計院要接觸得多,因為一般設計院因為人員配備問題,項目量都是根據建筑專業人員而確定,通常3~5個建筑才一個機電,所以一般設計的機電工程師接觸的項目也就比機電公司少,經驗的積累也就相對較少。
(二) 專業責任感機電設計或顧問公司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在和建筑團隊合作時,必然會堅持專業意見,不會犧牲專業的合理性去遷就建筑或者其他專業的不合理要求。而設計院則不同,建筑和結構特別是建筑專業占據著絕對龍頭地位,通常建筑師也是設計院領導者,其態度及所站角度更多的是設計院的經營和建筑方案。在追求建筑方案的藝術感或者在進度繃緊至破裂的時候,非常有可能就犧牲了機電專業的合理性,很多時候設計院的機電工程師在任務量巨大,且面臨領導高壓的時候,非常難以堅持專業意見,結果往往是或者妥協或者走人,這在業內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三) 職業歸屬感在傳統設計院,建筑和結構是不可動搖的龍頭,機電專業屬于配套專業的概念已經根深蒂固。從項目洽談到竣工驗收的各個階段無不是建筑龍頭牽頭,部分設計院甚至建筑龍頭代位決定很多機電的事宜,機電專業參與程度比較低。在這種局面下,設計院的機電工程師非常難找到事業成就感及職業歸屬感。 而專門的機電顧問公司作為獨立個體,直接面對業主或者以公司形式和建筑設計公司合作,機電工程師的職責的范圍和過程參與的程度都是設計院的機電工程師無法比擬的。
從項目洽談到方案設計,從施工圖設計到與業主商洽,專門的機電顧問或設計公司的機電工程師都以絕對主角的身份出現,自然機電工程師的事業成就感和職業歸屬感就更加的強烈。而有了成就感和歸屬感,就自然而然的會想著把工作盡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專業細分的趨勢早在2003年,國家層面也看到了這種趨勢的發展,推出了建筑設計事務所、結構設計事務所、機電設計事務所的支持政策。但是最近10年房地產高速快速的發展,制約了事務所的建設進程,緊湊至不合理的進度計劃,讓傳統設計院又一次占據上風。建筑龍頭專業依然主宰著建筑、結構、機電的設計,結構及機電需完全服從于設計院的進度安排,系統合理性、經濟性的斟酌時間全部給了建筑方案,機電專業更多的是快速的機械化的趕圖。
成千上萬沒有經過細致考慮的建筑快速的矗立在各大城市之間,不合理的機電系統,管線布置所帶來的后果---噪音污染、漏水、水壓不穩、馬桶反水、跳閘停電、電能損耗、插座位置不合理、冷熱不均、通風不達標、結露等等等等,只能讓無數的業主或房奴埋單。機電顧問的前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必然要優勝劣汰。
中國粗曠發展的步伐已經逐漸停止,從上到下的轉型正在艱難前行。建筑設計行業也必然要放緩匆忙的腳步,停下來仔細斟酌,做精做細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而專門的機電顧問或設計公司早已經提前進入這個工作模式,必然比現在正摸索方向甚至還延續原來模式的設計院的機電團隊要更具競爭力。而發達國家早已指明了設計公司的發展方向,就是專業細分:建筑、結構、機電。各專業設計事務所或公司把自己的領域做精做強,相互選擇最優公司作為合作單位,共同協助創造設計精品。
國內的高端建筑例如廣州電視塔、廣州東塔、廣州西塔等無不是采用這樣的模式。目前很多開發商在經歷經驗教訓后,已經開始嘗試單獨聘請專業的機電設計公司或機電顧問?梢灶A見,若干年后,傳統的綜合設計公司將會慢慢弱化,取而代之是各種專業化程度極高的設計事務所,如建筑設計事務所、結構設計事務所、機電設計事務所或者顧問公司。專門的機電設計顧問公司也必將遍地開花。 |